湖北特色风味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11/9/9 16:42:04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起湖北菜,我们就不能遗忘了湖北小吃。“芝麻馓子叫凄凉,巷口鸣锣卖小糖,水饺汤圆猪血担,深夜还有满街梆”,这便是道光年间汉口小吃夜市的真实写照,这也足以说明湖北小吃在清朝时期的品种已是相当丰富。

      湖北小吃由武汉小吃、荆沙小吃、襄阳小吃、恩施民族小吃等组合而成,其取料广、技法多样,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,适应南北各地人的需要。湖北小吃大多以米、豆、面、藕制品最具特色,有着鲜明的楚国文化和浓郁的鱼米风情,历史故事丰富,知名度高。像武汉热干面、老通城三鲜豆皮、秭归清水粽子、黄州甜烧梅、黄冈绿豆糍粑、云梦鱼面、恩施炕土豆、巴东五香豆干、孝感米酒、江陵散烩八宝饭、四季美包汤,这一路小吃令您流连忘返,美不胜收,无肚能容。

 

热 干 面

      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。20世纪30年代初期,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,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。有一天,天气异常炎热,不少剩面未卖完,他怕面条发馊变质,便将剩面煮熟沥干,晾在案板上。一不小心,碰倒案上的油壶,麻油泼在面条上。李包见状,无可奈何,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。第二天早上,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,捞起沥干入碗,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,弄得热气腾腾,香气四溢。人们争相购买,吃得津津有味。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,他脱口而出,说是"热干面"。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,不仅人们竞相品尝,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。 

    过了几年,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,取财源茂盛之意,叫做"蔡林记",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。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,改名武汉热干面。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,又不同于汤面, 面条事先煮熟,拌油摊晾,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,加上调料,成品面道筋道,黄而油润,香而鲜美,诱人食欲。

 

老通城三鲜豆皮

      在武汉,以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历史最为悠久,也最负盛名。“老通城”是一家酒楼的名字,创建于1931年,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,以经营三鲜豆皮闻名,素有“豆皮大王”之誉。到武汉而不去“老通城”,就难算得是品尝过“汉味”美食。“老通城”之所以有名,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“三鲜豆皮”;二则因是“老字号”68年沧桑;三则改革之最,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;四则布局巧妙,文化色彩浓郁。“老通城”几乎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。

     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,以馅中有鲜肉、鲜蛋、鲜虾(或鲜肉、鲜菇和鲜笋)而得名。三鲜豆皮形方而薄,色金而黄,味香而醉。三鲜豆皮绝对不逊色于“汉堡包”和“披萨饼”。豆皮的“豆”必须是脱壳绿豆;豆皮的“皮”必须是精制米浆;豆皮的馅,必须是湘产糯米;豆皮的形,必须是方而薄;豆皮的色,必须是金而黄;豆皮的味,必须是香而醉。难怪它一举夺得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“金鼎奖”。

 

秭归粽子

    在屈原故里秭归县,每年端午节都以划龙舟、吃粽子来纪念屈原,这风俗一直沿袭至今,当地人在制作粽子时,还特意在粽子内放一红枣,并编唱着一首别致的《粽子歌》:"有棱有角有心有肝,一身清白,半世煎熬",以此来纪念含冤负屈而死的屈原。

 

黄州烧梅

    黄州烧梅,亦称石榴烧梅(形为石榴)是古老黄州城的传统独特名点,相传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该点配料精、制作细。烧梅上端的红点,传说是明代初年,对当时来黄州进考的秀才作为一种吉利的象征。黄州烧梅是取用一等面粉做皮子,用肥肉、桔饼、花生米、冰糖、桂花、葡萄干、红绿丝、白糖调好做馅子,做成梅花形,可炸、可烤、味道香甜可口,是高级筵席的主要佳点,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
 

云梦鱼面

    云梦鱼面主产于古泽云梦,始产于清道光年间,历史悠久。云梦鱼面选用“白鹤分流”之鱼,桂花潭中之水,新麦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,白如银、细如丝,故又称“银丝鱼面”。该产品营养丰富,风味独特,鲜美可口,诚为食用之佳肴,馈赠之佳品。1915年,云梦鱼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加特产比赛获优质银牌奖,产品畅销全国及国际市场。

 

四季美汤包

     武汉的四季美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作法基础上不断改 进形成的。这种汤包具有皮薄、汤多、馅嫩、味鲜的武汉风味特色,有虾仁汤包、香菇汤包、蟹黄汤包、鸡茸汤包、什锦汤包等新品种,花样繁多,风味独特。不仅为武汉人所喜爱,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名气。有经验食客的吃法为:先轻轻咬破汤包的表皮,慢慢吸尽里面的汤汁,然后再吃汤包的面皮和肉馅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小笼汤包的特有滋味。

 

孝感米酒

    孝感米酒是湖北省的传统的地方风味小吃,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,选料考究,制法独特,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,以孝感历史承传的凤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。孝感米酒白如玉液,清香袭人,甜润爽口,浓而不沽,稀而不流,食后生津暖胃,回味深长。一九五八年,毛泽东主席亲临孝感视察工作时,品尝了孝感米酒后称赞“味好酒美”。

 

散烩八宝饭

   “散烩八宝饭”在江陵有着悠久的历史,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的周王朝。当时,周武王在八个贤臣谋士的帮助下,一举消灭了殷商王朝。在隆重的庆典上,宫厨用八种珍品制成一种美馔入席,寓“周八士火焚殷纣王”之意。这就是传说中八宝饭的由来。直至清末,一直视为宫廷珍品,但清末才真正由蒸制改为散烩。慈禧太后御膳房的御厨肖岱掌握“散烩八宝饭”的绝技。八国联军进犯北京,肖岱流落到江陵,与满族名厨关焕海兄弟合伙开设被誉为“辽宁无双味,江陵第一国”的聚珍园。“散烩八宝饭”就此在江陵落户。 2.“散烩八宝饭”以糯米、莲子、红枣、薏仁米、蜜冬瓜条、蜜樱桃、糖桂花、蜜桔饼等八种原料,先制成八宝坯,再以糖和猪油烩制而成。色彩艳丽,清香甜润,有“浅盏小勺细品尝,余韵悠长隔日香”的赞誉。 

版权所有: 人民参考网 ©2000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证010043号 |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3020) |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| 可信网站认证